一、专业简介
 经济学专业(数量经济学方向)的前身是经济统计学专业,该专业创立于2004年,现为校级品牌特色专业,也是学院和学校重点建设和发展的新学科,2011年获得经济统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,2014年获得应用统计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权。经济统计学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3人,其中教授5人,副教授3人。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13人,教师队伍结构合理、科研能力强、教学经验丰富。本专业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——青岛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,建设统计学专业实验室,与国家统计局、青岛市统计局、青岛市统计学会等部门密切合作建设青岛大数据统计研究中心,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,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。
 近五年,经济统计学专业学生先后在全国数学建模等竞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、省级一等奖4项,省级二等奖3项。多名毕业生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南开大学、厦门大学、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。至2021年7月,经济统计学专业已毕业本科生近750人,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统计专业技术人才。
 二、培养目标
 经济学专业(数量经济学方向)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与经济管理专业交叉应用角度出发,加强人才培养,积极推进教学改革,使学生掌握现代数据分析的基本思想、理论和方法,能熟练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和解决经济问题。旨在培养复合应用性人才,要求学生应具备系统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经济理论基础,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外语及计算机应用水平,具备运用数理模型对经济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决策的能力。学生不仅能在经济金融等企事业单位、政府机构等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市场调查分析、经济统计分析、金融统计与管理、信息处理和数据挖掘等开发和应用性工作,还具有数据分析师潜能的高级统计专业人才。
 
三、毕业要求
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,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,熟悉各类统计分析软件,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。通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,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1.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、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;
2. 具有从事统计分析所需的相关数学理论基础知识;
3. 掌握扎实的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,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现实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;
4.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、写作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,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;
5. 掌握统计专业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,理解统计思想;
6. 掌握统计分析工具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;
7. 具有从事宏观经济与微观管理统计实际工作的能力,具有一定的经济统计学理论研究能力;
8.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、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。
四、课程设置
1. 主干学科
理论经济学、应用经济学、统计学
2. 核心课程
运筹学、多元统计分析、应用随机过程、抽样技术、试验设计、时间序列分析、国民经济核算
3.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
包括社会实践、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。社会实践共4周穿插在《计量经济学》、《大数据导论》、《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》、《数据库应用》、《实验经济学》、《创业教育》、《Stata数据分析》等课程教学中,旨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经济社会等现实问题,掌握经济数据等资料的获取方法,学会运用统计和计量实验等方法进行分析并预测。
 毕业实习共4周,安排在第8学期执行,鼓励学生到各类公司、银行、企事业单位等进行专业实习,以此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、提高实践能力、做到学以致用。毕业论文10周,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、问题分析、专业数据分析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 1. 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
 各环节学时学分安排表
 
  
   
    类别  | 
    类型  | 
    学时 (含理论和实验实践)  | 
    学分 (含理论和实验实践)  | 
    占毕业总学分比例%  | 
   
   
        必修课  | 
    通识教育必修课  | 
    660+3周  | 
    39  | 
    23  | 
   
   
    专业基础必修课  | 
    456  | 
    29  | 
    17  | 
   
   
    专业核心必修课  | 
    416  | 
    26  | 
    15  | 
   
   
    集中实践环节  | 
    14周  | 
    14  | 
    8  | 
   
   
    拓展提升课程  | 
    80+8周  | 
    10  | 
    6  | 
   
   
    必修课合计  | 
    1612+25周  | 
    118  | 
    69  | 
   
   
        选修课  | 
    通识教育选修课  | 
    160  | 
    10  | 
    6  | 
   
   
    统计核心选修课  | 
    修读288/开设336  | 
    修读18  | 
    11  | 
   
   
    统计方向选修课  | 
    修读56/开设592  | 
    修读16  | 
    9  | 
   
   
    应用经济课程  | 
    修读96/开设400  | 
    修读6  | 
    4  | 
   
   
    
  | 
    跨专业选修  | 
    /  | 
    2  | 
    1  | 
   
   
    选修课合计  | 
    600  | 
    52  | 
    31  | 
   
   
    毕业总学分合计  | 
    2212+25周  | 
    170  | 
    100  | 
   
  
 
  
 实验实践课学时学分安排表
 
  
   
    类别/类型  | 
    学时  | 
    学分  | 
    占毕业总学分百分比%  | 
   
   
    独立实验课程  | 
    0  | 
    0  | 
    0  | 
   
   
    非独立/课内实验  | 
    224  | 
    7  | 
    4  | 
   
   
    分散实践教学环节  | 
    88+8周  | 
    8.5  | 
    5  | 
   
  
 
 
 
 
  
   
    类别/类型  | 
    学时  | 
    学分  | 
    占毕业总学分百分比%  | 
   
   
  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 | 
    128+17周  | 
    20  | 
    12  | 
   
   
    实验实践总计  | 
    408+25  | 
    34.5  | 
    21  | 
   
  
 
 2. 培养计划与毕业要求关联表详见附件1。
 3. 课程地图详见附件2。
 五、修读要求
 1. 修业年限
 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,可在三至八年内完成学业。
 2. 授予学位
 经济学学士
 3. 毕业标准与要求
 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和总学分外,拓展提升项目和第二课堂达标后方可毕业,毕业总学分不低于170学分。
 六、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表
 详见附件3。
   
   
    
     
       
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实践教学  | 
               学分  | 
               学期安排(周)  | 
               备注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1  | 
               2  | 
               3  | 
               4  | 
               5  | 
               6  | 
               7  | 
               8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体育  | 
               4  | 
               32学时  | 
               32学  | 
               32学时  | 
               32学时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军事技能  | 
               2  | 
               3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毕业论文  | 
               10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10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毕业实习  | 
               4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4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合计  | 
               20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| 
     
    
   
七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
  
  
  
  
  
  
 八、修读指导建议
 1. 大学英语课程采用分级分类设置,根据新生入学英语测试成绩选择不同级别进行修读,修读起点不低于大学英语Ⅲ,修满9学分。
 2. 大学体育为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程,需修满4学分,建议前4个学期每学期修读1学分,具体修读项目参见当学期选课列表。
 3. 通识教育选修课包括核心课程和普通课程,学生至少修读10学分。其中核心课程设置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、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、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、科学精神与科技前沿、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、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、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7个模块。学生应在“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”模块优先选择修读“中国共产党史”和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”课程。建议学生至少选修科学精神与科技前沿、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2个模块,其他模块根据学生兴趣任选。其中核心课程至少修读6学分,其他4学分在核心和普通课中任选。
 4. 多元/实践课程至少修读42学分,可在规定的模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,并完成每个模块的最低学分要求。多元/实践模块还可以取得跨学科0-5学分。拓展提升课程为免费修读学分,至少修读10个学分。
 5.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统计核心课程模块、统计方向课程模块、应用经济模块、和跨专业选修模块共四大模块,课程设置各有侧重。课程选择时注意以下方面:
 
(1) 根据对未来的发展规划选择统计核心课程和统计方向课程。对于有考研意向的学生,应重视统计核心模块课程的学习;对于有工作意向的学生,建议修读偏重应用方法课程。
(2) 课程选修过程中注意各门课程的先修课设置,按照课程间的难易顺序和逻辑关系修读,有助保证顺利完成所选课程。
(3) 根据考研和就业的方向选择应用经济学模块的课程。选课时注意所选课程在各模块之间的均衡分配,有助于知识结构完整。